雪山雷达兵:矗立风雪 守望蓝天

发布时间:2024-07-30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雪山雷达兵——  

矗立风雪 守望蓝天  

韩兴国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杨晓霖  

雪山升旗。  

盛夏,西藏荡拉山迎来最美的季节。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堆拉雷达站阵地,蓝色天幕下,远处积雪覆盖的神女峰,折射着太阳的耀眼光辉。  

对于上等兵欧阳传彬来说,这是他从来不曾领略过的风景。这个从小在广西贺州长大的战士,记忆中的家乡,青山怀抱、绿水环绕。如今守在雪山雷达站,他才渐渐理解了老兵的一句话:“这世界上还有一种美,叫壮美。”  

荡拉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山顶终年积雪,除了他们这群雷达兵、天上偶然掠过的鹰,这里很少有其他生命迹象。从宿舍走到阵地距离几百米、可以走多少步,他们熟稔于心;对爱人的愧疚、对家乡的思念,他们深埋心底。  

晴天也好,风雪也罢,不变的是他们肩头的责任。方寸荧屏,头顶蓝天,是他们用心守望的“界碑”。  

上阵地就是上战场。脚步匆忙,争分夺秒,是为了与时间赛跑……”对他们来说,赶在下一场风雪袭来之前做好战斗准备,是他们一成不变的“习惯”;始终坚守阵地,确保每一次判情准确无误,是他们举过头顶的使命。  

晚饭后,站在营区的空地上,望着对面雾色笼罩的神女峰,想起刚顺利完成的放单值班任务,欧阳传彬内心满满获得感。他蹲下身,抓起一把雪扬向天空——这一刻,翩然飘落的雪花,成为他心中最美的风景。  

八一”前夕,雷达站组织新兵在阵地前宣誓。  

无论风雪来袭,还是万里无云,我们都要伫立山巅,戍守祖国的空天。”“八一”前夕,雷达站赵指导员给全站官兵上党课。他的这番话,让雪山雷达兵热血沸腾,官兵们的誓言响彻雪山之上,要让神女峰见证他们最美的青春。  

再过几天就是八一建军节,让我们向坚守在祖国边海空防一线的广大官兵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入夜时分,当团圆的灯火交相辉映,请不要忘记,在高山海岛,在边陲草原,那一个个飞旋的雷达,那一声声铿锵的步履,那一双双雪亮的眼睛……  

——编  者  

休息日,官兵们眺望神女峰。  

雷达兵眼中的雪,不光是风景,更是人生的磨砺和挑战  

从山下雷达站站部通往山巅的堆拉雷达站阵地,是一条盘山路。自从下连分到雷达站,上等兵欧阳传彬只在这条路上走过两趟:一趟是下连当天,他跟车前往雷达站;另一趟是半年后完成值班任务,跟车到雷达站站部休整。  

第一次上山是秋天。汽车沿着山路盘旋,拐了一个又一个弯,随着逐渐攀升的海拔,欧阳传彬感到胃里翻江倒海。出发前仰望雪山时的向往与憧憬,也随着车辆的摇晃变得模糊起来。  

早在得知自己即将成为一名雪山雷达兵之时,欧阳传彬就梦想着手持钢枪雪中站岗的一幕,在他眼中,这是属于军人的风花雪月,也是无比荣耀的时刻。  

雷达兵眼中的雪,不光是风景,更是人生的磨砺和挑战!”驾驶员已在雪山上守了10多年,他笑着说:“雷达站处于雪山之巅,没有炽热情怀和精神力量支撑,恐怕是很难在这里守下来。”  

最初几个月,欧阳传彬跟着操纵员老兵学习,三尺机台前,捕捉电波信号、传递“数字密语”。一次训练检查,他迟疑了几秒钟,错过一组数据,最终训练成绩被判“不合格”。  

边防线就在神女峰上,神女峰就在我们眼前!作为祖国空天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必须顶得上、靠得住!”一级军士长杨涛是全站技术最强的操纵员,他严厉的话语,让欧阳传彬羞愧地低下了头。那次以后,欧阳传彬下决心练好技术。  

冬天,山巅阵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欧阳传彬一心扑在业务学习上,当初“阵地看雪、巡逻踏雪”的心愿,他悄悄写在日记本上,再也没跟任何人提起。  

一夜风雪过后,雪深没过了膝盖。清晨,雷达站王站长组织欧阳传彬和几名不值班的战友一起铲冰扫雪、检修设备,清扫通往山顶阵地路上的积雪。  

二级上士唐涛打趣地问欧阳传彬:“还想看雪不?今天这雪只是‘小意思’,以前一场暴风雪,能把营门淹没了!”  

杨涛回忆中的“以前”,宿舍的门被积雪堵住,官兵从里面怎么也推不开,只能打破窗户,再用铁锨挖出一条雪道,一直挖到山顶阵地。大家背上装备,沿着挖好的雪道一路向上攀登,到了阵地开始检修设备……  

每年冬天,山巅的雪几乎不停。送物资的给养车只能开到下山路口,官兵们一起肩挑手扛将物资背上山。  

有一年初春的深夜,山下雷达站站部驾驶员陶训武突然接到电话,山顶阵地一名战士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尽快送到医院接受手术。陶训武听闻消息,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驾驶汽车疾驰上山。  

山上没有担架,战士们用床单做成简易“担架”,抬着那名战士,将他送上汽车:“快下山,接应的医院救护车正在赶来的路上……”  

战友危在旦夕,陶训武恨不得驾驶汽车“飞起来”。雪厚路滑,他抓着方向盘全神贯注。终于,汽车在盘山路上走了百余公里,迎面遇上了赶来接应的救护车。  

要是没下雪,我应该可以开得更快点,战友就能少受点罪。”那天手术室外,陶训武心急如焚,禁不住来回走动。  

后来呢?”欧阳传彬轻声追问,陶训武笑一笑说:“手术很成功,那位战友如今已经重返阵地值班。”  

今年春天,那条从营区到山下路口的泥土路,被改建为水泥路。雷达站站部每周都能上山送一次物资,时令果蔬、海鲜水产、各类冷鲜肉端上官兵餐桌;又协调了一台推雪工程车上山清雪,有了这辆车,堆拉雷达站再也不会成为“雪域孤岛”。  

夏季来临,欧阳传彬和几名结束值班任务的战友一起下山休整。深夜躺在床上,翻看手机上的雪景,欧阳传彬在心里想:“离开荡拉山,最想念的还是山上的雪。”  

官兵外出巡逻。  

站在阵地前,抬头仰望夜空,总有一颗指引人生航程的闪亮星星  

八一”前夕,雷达站操纵员、一级上士戴云松接到老战友赵明强打来的电话:“松哥,提前祝你生日快乐。等有机会再回站里,我和战友一起给你过生日。”  

二级上士赵明强曾是堆拉雷达站的技术骨干,去年被调往另一个雪山雷达站任职。在赵明强眼中,堆拉雷达站是心中永远的“家”,这里有他亲如兄长的“师傅”。  

2017年,赵明强入伍来到堆拉雷达站,训练工作都冲在前面。在他心里,始终有个“争第一”的目标。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几次考核“败北”的经历,让赵明强渐渐没了自信,甚至打起“退堂鼓”。当时雷达站接到上级临时保障任务,戴云松带上赵明强和几名战友,一起将通信设备从营区搬运到机动点位进行铺设。  

一套设备重达数十公斤,他们每天肩挑背扛着设备在山路上往返。两个月时间跟着“师傅”学技术,从架设装备到测试通联,任务所需技能,赵明强掌握得越来越熟练。  

此后执行任务,戴云松就会带上赵明强。赵明强也在任务锤炼中,羽翼逐渐丰满,成了雷达站的“技术能手”。每次结束值班,站在阵地前,抬头仰望夜空,他始终觉得,戴云松就是一颗指引人生航程的闪亮星星。  

赵明强并不知道,戴云松心中也有这样一颗星。  

2006年,戴云松参军入伍,一心想看纳木错湖的他,选择到西藏当兵。然而,纳木错湖没看成,他却登上雪山,成了一名雷达兵。  

还是新兵时,戴云松偶尔和身边战友抱怨,守山的日子太苦了。  

尝过苦中苦,方能懂得何为甜中甜,明白什么值得我们珍惜。”班长的一句鼓励,让他幡然领悟坚守的意义,也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决心。  

那年底,戴云松被评为“优秀士兵”,时任雷达站长给他戴上大红花,他更加坚信当初的选择:“坚持,是登上人生巅峰的捷径。”  

后来,戴云松当上了班长,他也会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给身边战友。对赵明强来说,每次和戴班长谈心,都能收获许多人生哲理,他渐渐懂得人生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就在雪山上,只有勇于攀登才能收获生命的价值。尤其是当自己的能力渐渐变强,一次次高标准完成任务,他更能体会到梦想照进现实的获得感。  

2018年,戴云松即将服役期满,面临进退走留的选择。“是走,还是留?”戴云松既憧憬与家人团聚的生活,也舍不得这守了10多年的雪山。  

那年夏天,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登上雪山雷达站探亲。戴云松专程给儿子买了一身迷彩童装,父子俩手牵手在营区散步,小家伙的样子别提有多神气了!  

一天晚上,戴云松抱着儿子来到阵地前。仰望着头顶的星海,他问儿子:“你喜欢这里,还是喜欢家?”  

我喜欢这里!妈妈说,爸爸和叔叔们守卫着这座雪山,我们全家人都为你感到骄傲!”儿子稚嫩的回答,让戴云松瞬间红了眼眶。  

晴空万里,来队探亲家属与官兵组织文体活动。  

那次探亲的所见所闻,也让妻子懂得了戴云松内心的坚持,理解了他无法割舍的情怀。在临别之际,她主动对丈夫说:“雪山早已是第二个‘家’,守在这里你才能安心。家里有我,你安心守着雪山,不用担心我和儿子。”  

几年后的“八一”,戴云松休假回到家中,儿子把他入伍以来收获的奖状和奖章,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架上。“爸爸,你真棒!将来,我要比爸爸拿的奖状还多。”小家伙一脸骄傲的神情。  

今年“八一”,戴云松主动申请在山上值班。7月底的一天是他的生日,妻子打来了视频电话,镜头中妻儿的笑容温暖了高原的夜晚。“爸爸,给你看哟,我的三好学生奖状!”在戴云松心中,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写下心愿。  

雷达兵的牵挂是一条绵延的长线,一头牵起雪山阵地,一头牵起远方的家  

那年刚毕业,朱紫轩辕就赶上了一次艰巨的保障任务。作为新到岗的排长,他义无反顾选择跟着队伍上山“打头阵”。  

海拔5000余米的阵地上,朱紫轩辕和战友展开雷达、升起天线,结束任务已是深夜,他们在帐篷中和衣而睡。接下来的日子,大家投入苦战,不到半个月时间,每个人手上都长出许多老茧。  

9月,高原迎来第一场雪。官兵们裹着厚厚的棉衣,在阵地值班室烧炭取暖。“打起精神,高标准完成任务,注意保暖千万别感冒。”朱紫轩辕每次都会关切地提醒战友,他的鼓励和叮嘱,让战友们充满斗志,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毕业至今,朱紫轩辕当过排长,进过旅机关,现在担任堆拉雷达站指导员。有人问他为什么坚持从机关调回雪山,他笑着说,在雪山上坚守,才能有豁达的心态。  

2022年除夕刚过,接到上级命令,雷达站抽组机动分队参与某项演训任务。有过相关任务经验的朱紫轩辕,再次扛起了带队出征的重担。  

采购器材物资、设计雷达和指挥车布局、研究任务部署……那年夏天,朱紫轩辕忙得脚不沾地,完全顾不上来队探亲的新婚妻子。  

在山上住了一周,朱紫轩辕才想起还没带妻子到营区参观。那晚他们在山顶眺望神女峰,本来心怀愧疚的他,看着说起这次探亲经历已经红了眼眶的妻子,心疼地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半个月后,回到重庆家中的妻子收到一个包裹,那是朱紫轩辕在目送她乘坐大巴车离开后,回到营地准备的一份“礼物”——这是一本影集,影集中每张照片的风景都是神女峰,只是不同色彩的光影,记录了不同的拍摄时间。  

想家的时候,我就会站在山顶,眺望家的方向。每次眺望神女峰,就会想起你……”阅读着朱紫轩辕信中的文字,看着熟悉的笔迹,妻子已然读懂了爱人心头的一份牵挂。  

雷达兵的牵挂是一条绵延的长线,一头牵起雪山阵地,一头牵起远方的家。  

官兵在节日期间值班。  

驻守堆拉雷达站,朱紫轩辕每年在阵地值班百余天。守着雷达电波,望着屏幕上闪亮的光标,坚守的岁月默默无闻。逢年过节,家人们齐聚一堂就缺朱紫轩辕一人,他在视频电话中跟大家道一声平安,挂上电话后,心中溢满酸涩。  

在军校时,朱紫轩辕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如今毕业多年,有同学转业留在大城市、有同学调任上级机关……他依然守在山上,每天面对跃动在荧光屏上的空情。每当夜深人静,朱紫轩辕也会问自己,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  

去年春节,高中同学组织聚会。在自我介绍时,朱紫轩辕说:“我们驻守的雪山在边防一线,那里空气稀薄,但那里有最美的雪景、耀眼的星空……因为肩头的责任,我的生活很单纯,梦想很清晰,快乐很简单。”话音一落,昔日同学纷纷为他鼓掌致敬。  

休假归来,朱紫轩辕把这段话写在党课教案中:“当我们内心有了一种价值标准,便会明白坚守的意义,懂得青春的价值。”他希望用自己的感悟,给那些内心迷茫的战友一点启示。  

上战位就是上战场。”在全年、全天、全时注视的目光里,堆拉雷达站官兵每年处理空情万余次,多次因空情上报及时、处置准确受到上级表扬。他们明白,今天的空天边境线,雷达兵的岗位并不平凡。  

雷达的转动、键盘的敲击、奔忙的脚步与荡拉山巅的风交错,仿佛奏出一曲雷达兵的心声:“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图片:王  欢、刘煜钦摄)  

  

主办单位: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单位:西藏自治区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号: 藏ICP备09000529号-8网站标识码:5400000010

无障碍服务 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