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导读

打好就业创业“组合拳”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1-11-03 来源:经济日报

措吉拉姆(右一)在培训老师指导下进行美甲实践操作。贺建明摄

“这个地方的线条还要延伸一点,稍微柔和一些,这样整体才会更自然。”在西藏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街道恩惠苑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社区50多名女性正在接受美容美甲的培训。

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接近尾声,29岁的措吉拉姆已经熟练掌握了美甲理念以及甲油涂抹、甲片装戴的实际操作。“我文化水平不高,搬迁后一直在环卫公司上班。前段时间,社区干部到我家入户走访,动员我来学习美容美甲,说年轻人应该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这样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措吉拉姆说。

对未来的发展,措吉拉姆也有了自己的计划。她说:“培训结业拿到上岗证书后,我打算先找一家美甲店上班,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有了资本自己也开一家店。”

“社区居住着761户3276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016年群众搬迁安置以来,我们就将解决群众就业、提高群众收入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恩惠苑社区党委第一书记旦达介绍,由于群众搬迁前大多生活在山沟里,与外界接触少、社会经验不足,同时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最初为群众对接的大多为保安、保洁、园林绿化等一些低技能岗位。

达瓦次仁正在为进入小区的人员测量体温。贺建明摄

“您好,请出示您的行程码,让我测量一下体温。”56岁的达瓦次仁是社区保安,如今工作起来已经有模有样,丝毫找不到两年前初做这份工作时的胆怯青涩。

生活环境好、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这让达瓦次仁由衷地感到幸福。但他内心还有一点点的失落,他说:“我现在有房住、有事干、有钱赚,应该满足了。可看着以前同是保安的邻居,经过培训做了电工,一个月比我多拿1000多元,我还是挺羡慕的。我年纪大了,新技能学起来困难,就盼着家里的孩子们能在社区培训中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好工作。”

旦达说,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搬迁群众逐渐适应城镇生活,根据市场需求、居民意愿,社区陆续开展了各类技能培训,旨在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促就业稳就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目前,社区通过开设厨师、电工、美容美发、驾驶等技能培训班已累计培训群众560多名,并依托企业就近就便解决了1400多人就业,达到社区劳动力人口的90%以上。

旦达为子女在外就业的独居老人送午餐。贺建明摄

同时,为解决在外就业群众的后顾之忧。社区还设立了“爱心餐桌”,向行动不便、中午无人照料的老人提供午餐;还以社区“阳光教育”、“悠贝亲子”等活动为载体,邀请志愿者及社区工作人员充当老师,在节假日为社区学生开展课外辅导。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恩惠苑社区始终将群众就业视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重要的增收途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恩惠苑社区持续探索拓渠道、稳就业的新路径,让社区居民在增收中增底气、添志气,有力促进乡村振兴。正如达瓦次仁所说,“走出大山,拥有了幸福新生活。技能培训、技术的掌握会让一代人更比一代人的生活好,幸福生活的大道也将越来越平坦宽阔。”(经济日报记者 贺建明)


主办单位: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单位:西藏自治区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号: 藏ICP备09000529号-8网站标识码:5400000010

无障碍服务 无障碍